《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2 16:23:32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习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发,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橡树

小村庄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滥砍滥伐最终毁灭了自己,今天,咱们再去读一个关于人与树木的故事。

看图:欣赏橡树,看书上的插图,说说自己的印象:

示例

生:这棵橡树很高,很粗壮(相机指导写好“壮”)

生:这棵橡树是挺拔的,(相机说,老师这样战可以成为挺拔吗?生大笑。理解“挺拔”)

生:橡树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那儿环境很好,橡树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生:橡树上有小鸟在歌唱。

生:行人们,长途跋涉到这棵树木这儿,可以歇歇,享受橡树地阴凉。

师:假如,有一天这棵橡树从这儿消失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那这儿地蓝天都会变得黯淡了

生:小草会少了依靠

生:小鸟没有了家园

生:疲劳的旅客,也没有可以躲避风雨的地方

生:这片天地会变得单调许多

师:有一天,却有危险走近这棵橡树,橡树危在旦夕了,到底是什么危险?最终橡树转危为安的吗?读了橡树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二、带着问题,自己研读,小组合作交流。

三、集体讨论,交流。

1、指名说说橡树什么样?遇到了什么危险?

引导品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认真研读第一小节,体会这条路的重要。

3、创设情景:各自选择角色,如草地蓝天两座城市的领导人或者是市民,为这条公路付出无数心血的设计者,远离家乡来修路的工人。各自在橡树和公路之间做抉择,并说明理由。体会做抉择的矛盾,和难以取舍。

4、重点引导品析: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言行,体会他们的内心。从而了解他们那颗“高尚的心”。

5、对比读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和修好后的公路对比: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讨论: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领悟,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自觉行动中所展示的高尚的心灵。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

总结:因为善待了橡树,保留了橡树,这条路因此变得更出名,更有灵性,它从此有了另一个响亮地名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爱心路!

6、欣赏路旁的橡树,深刻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拓展,仅仅是筑这条路的人的努力保留了这棵橡树吗?让学生体会到对橡树的保护并不是少部分人的努力,应该还有采用了工程师建议的决策者等更多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从对橡树的呵护,拓展至对环境的自觉保护,是应尽的职责和本分!

四、作业。

1、摘抄句子并品析。

2、收集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感人故事。

3、写一写。

以橡树或者橡树上生活的小鸟,或者是橡树旁盛开的小花,或者是一位游人,或者是工程师,筑路工人,改写橡树的故事。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课文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平常小事,处理却不同寻常的做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的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学生分析】

这是本学期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在学习前篇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 ……此处隐藏11870个字……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想一想,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⑴ 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提问: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都叹气?

筑路计划不能改变,可是砍倒这么粗壮、挺拔的橡树,真是可惜。

工程师为________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________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课堂延伸

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的路 弯曲

一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的那种可贵的品质和高尚的心。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用斧头建立起来的幸福的生活,又用斧头毁灭了美好的家园。但是在现在这个故事中的人们却与他们的做法截然相反,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片)

橡树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全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平坦”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课件出示句子)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要保证公路笔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分角色朗读五、六、七自然段。

(1)“责备”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责怪)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3)你认为这句话矛盾吗?

(听起来很矛盾,要想把路修得笔直必须要砍掉橡树;要想保住橡树,必需得改变计划。两个“不可以”虽然很矛盾,但是却体现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为保护橡树的那种矛盾的心理。)

4、学习八、九自然段。(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

1、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你会如何去做?如果看到保护环境的行为你又会如何去说呢?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