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时间:2024-06-12 16:24:00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此诗优美意境, 品味古诗雅韵,尝试古诗新唱。

2.能优美连贯的演唱歌曲。

3.能理解并灵活运用重点乐理知识。

教学重点:

连线内一字多音及倚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

演唱时的气息控制和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欢迎大家来到“中华好诗词”的比赛现场,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国风韵。今天请同学们积极参加“咏春”古诗朗诵会,看谁的激情更高、实力最强!

2.请小督学选出自己组最优秀的诵读选手参加比赛。

3.师:大家读得太好了,那么今天我们来个古诗新唱《春晓》,请看教学目标。

二、新歌教学:

1.我也想朗诵了,请大家给我公正的评价好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春晓》吧。

2.了解此诗作者孟浩然,请学生说说,教师再简介作者。

3.初听歌曲,感受情绪特点,找出乐理知识。

4.重点学习“连线”,区分连音线和圆滑线,找出各有几个并唱一唱。

5.自主听歌学唱,难点一字多音老师教唱。

6.齐唱歌曲,找出不会的地方,着重学唱。

三、 多样演唱:

领唱加齐唱、男生女生PK赛、各小组接龙唱

四、 课外拓展:

古诗新唱我能行:找出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尝试古诗新唱

五、 作业推荐:

1. 寻找春天,歌颂春天。

2. 我来描绘春天,以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

六、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实力歌颂了春天,那么就请大家爱生活、爱古诗、爱大自然,让我们去拥抱春天吧。

爱凡杰第一小学朱先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前准备

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①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②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①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②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③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①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①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②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④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

教师配乐范读。。

(3)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①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②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①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②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看拼音写汉字。

yì文( )、回( )、容( )、友( )、翻( )

jiāo(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挡、( )织、( )力、( )国、( )成

答案:艺 忆 易 谊 译 骄 骄 浇 娇 缴 蕉 阻 组 阻 祖 组

二、请你画出下边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1、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角模,他来争求父亲的意见。( )

2、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有了做用,你们将会多么自毫!( )

答案:膜 豪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此处隐藏5282个字…… 镶嵌 模样 羊圈

牛犊 骏马 牲畜 公爵

吆喝 呼噜 哞哞声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仪态端庄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3、学会了字词,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选段。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生间交流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怎么读?指导朗读)

四、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说这句话呢?(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说)

让我们一起从图片中再去欣赏一下荷兰美丽的风光吧。

五、小练笔

如此美丽的牧场,作者就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相信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定也学会了许多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

试着写一写(任选一题):

1、这就是真正的新桥三小!

2、这就是真正的家乡的桔园。

板书:

22、牧场之国

黑白花牛的家园

成群骏马的王国 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的天堂

静谧恬美的夜晚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

过程:(略)

第二课时

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请先讨论: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

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

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

9、是哪三个步骤?

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勾出西门豹说的话)

理解句子:

①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②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

③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

④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

⑤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

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

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

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

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

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

22、作业 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

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

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第三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略)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